VSport - 胜利因您更精彩


    佳大视觉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大视觉 -> 正文

      为您讲述大白楼的故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08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学楼,俗称“大白楼”。这栋楼建于1956年,由前苏联援建,建成初期是佳木斯农业机械化学校所在地。1957年,该校搬迁到哈尔滨办学。 

      建成初期的“大白楼”

      1958年,为了适应开发建设北大荒急需工科人才的需要,在当时的合江地委和佳木斯市委的筹建下,佳木斯工学院应运而生。1959年,工学院的师生靠着几辆毛驴车,拉着全部家当来到这里办学。因为当时这栋楼通体为白色,因此,也被人们习惯称为“大白楼”。 

      1970年代影像

      1959年4月29日,毛主席在《党内通信》发表了“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机械化”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这一指示精神,1960年,佳木斯工学院由市属院校划归国家第八机械工业部(农机部)管理,成为部属院校,是当时八机部直属的3所院校之一。学校更名为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也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以农机为特色的院校之一。

      1980年代影像

      1970年,黑龙江省革委会决定在勃利机械厂、勃利农机修造厂、佳木斯农机校“两厂一校”的基础上,建立新曙光拖拉机制造厂,厂址设在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学校停止办学,改为工厂,主要生产60型拖拉机,计划年产1500辆,并于1970年国庆节前夕,成功研制出两台样机。 

      1990年代影像

      1971年,学校由工厂恢复了办学。1976年,经教育部批复,学校更名为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由中专升格为大学。1983年,又再次更名为佳木斯工学院,学校办学实现新的跨越。1995年,佳木斯工学院与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原佳木斯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佳木斯大学。1999年,这栋楼成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学楼。 

      2020年后影像 

      俯瞰“大白楼”

      回望历史,从贯彻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机械化”重要指示,到服务于开发建设北大荒;从专门培养农机人才的中专院校,到培养工科人才的高等学府,这栋楼始终扎根龙江这块沃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为我省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新时代,这里依然担负着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和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

       2024年,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大白楼”被认定为历史建筑 

      2024年,这栋楼被认定为佳木斯市历史建筑。与其厚重历史相对应的,还有它的建筑之美。这栋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整体浑厚大气,细处雕琢精美,也是佳木斯市唯一一个保存完好、仍然在使用的前苏联援建建筑。


      (宣传部 井军伟)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