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ort - 胜利因您更精彩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耕实践土壤 赋能教育成长——佳木斯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纪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2

       

      为落实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佳木斯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活动于3月3日正式启动。本次见习覆盖2022级和2023级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5个师范专业,2000余名学生在教务处、实习基地及专业指导教师的协同组织下,分赴佳木斯市第五中学、实验中学、第二十小学、实验幼儿园等4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启为期一周的沉浸式教育实践。

      初入课堂:在观察中汲取教学智慧

      见习期间,师范生以“全情投入的观察者”的身份深入一线课堂,在三尺讲台间探寻教育教学的深层逻辑。他们不仅关注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课堂节奏的张弛有度,更聚焦师生互动的平等性与个性化指导的精准性,细致记录了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见习生积极参与“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等主题教研活动,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直面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学习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这些观察与研讨,让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立体化认知,为未来从教奠定了实践认知基础。

      角色转换:从理论积淀到实战淬炼

      当师范生首次以“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课堂成为检验理论的“试金石”。从教案的五易其稿到教具的精心制作、从模拟试讲的反复打磨到课堂节奏的预设推演,他们在紧张与期待中完成专业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数学专业学生孙晓峰课后感慨地说:“备课过程中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真正授课时才发现,除了知识的准确性,学生的眼神与反应才是课堂的‘晴雨表’,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金红序在佳木斯市第九小学协助班主任开展“毕业季心理调适”主题班会时深受触动:“当内向学生红着眼眶说出‘毕业是带着祝福的新起点’,我突然理解了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守护者。”

      多维协同:构建立体化培养生态

      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创新培养模式,为佳木斯大学师范生搭建了贴近真实场景的成长平台。佳木斯市立新教育集团校长刘丽介绍:“校地合作多年来,我们形成了‘跟岗实践深度浸润、班级管理全程参与、教研协作同步推进’的立体化培训模式,让见习生在全真环境中积累从教底气。”

      佳木斯市第五中学则推行“双师护航”机制,为每位见习生配备教学导师与德育导师(教学导师从备课、听课到评课全程指导;德育导师则手把手传授班级管理技巧)。导师团队带领见习生深度参与集体教研、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实践环节,推动理论知识与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

      实践反思:明晰教育使命与职业方向

      见习期间,师范生通过课堂观摩、教法研习、作业批改及班级管理等实践,在指导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中,实现教学能力与职业认知的双提升。见习结束后,各学院组织总结交流会,学生们结合实践畅谈体悟,既有对课堂艺术的具象认知,也有对班主任工作的深刻理解;既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琐碎与责任,更在交流中坚定了“立德树人”的初心。

      思政专业学生表示:“面对青春期学生,课本理论变得鲜活,我深刻认识到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堂,用故事让理论落地,教育智慧藏在每一次耐心引导中。”王巍亿同学感慨地说:“从前以为教师只是教书,如今明白更要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见习让我明确了作为‘引路人’的责任,这将成为我教育生涯的重要起点。”

       

        教育见习让师范生触摸到真实的教育场景,在沉浸式体验中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立体认知——这不仅是对教学流程的熟悉,更是对职业精神与育人责任的深度理解。实践证明,见习有效弥合了理论与现实的隔阂,帮助学生卸下畏难情绪,以从容心态接纳教师角色,坚定从教信念。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以教育见习为基点,完善“见习—实习—研习”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元平台与精准指导,助力师范生在递进式实践中夯实专业根基,成长为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的新时代好教师。

       

      (教务处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