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ort - 胜利因您更精彩

  •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粉笔灰与金属屑共舞:教育的价值在车间与课堂的共振中重塑——我校工学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0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探索教师分类培养新路径,促进教师主动对接产业需求,3月7日下午,教师工作部面向我校工学类教师举办实践能力培养交流活动。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杜旭老师作为受邀嘉宾,针对工学类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师们分享经验、展开深入交流。

      校企合作:破解“象牙塔”与“生产线”的认知鸿沟

      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重论文、轻实践”倾向,杜旭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省、学校有关政策,解读了“象牙塔”与“生产线”的衔接关系,建议青年教师读懂政策、抓住时机、明确方向,脚踏实地地开展实践调查与科学研究。他谈道:对接企业需求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教师需主动走进车间、实验室,参观工业和行业展会,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企业社会需求。他结合自身经验,谈到一项专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教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捕捉。

      在如何平衡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上,杜老师建议青年教师尝试“项目驱动式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研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形成课程案例,实现“产学研教”闭环。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共鸣。

      实践锻炼:强化“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能力转向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与综合能力素养特别重要,教育结构在重塑,教育变革也在调整,青年教师肩负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责任。杜旭鼓励大家要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主动加入教学科研团队,从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着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做出“新质”贡献,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学科交叉:实现“单兵作战”到“协同创新”的集成发展

      杜旭通过介绍对他影响颇深的两位“领路人”,强调了“传帮带”的作用和跨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学科交叉,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共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但学科交叉不是简单叠加,需要建立共同的问题框架。他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对“材料+医学”“机械制造+智能控制”等凸显实践导向的科研生态进行了阐述,鼓励教师们积极寻求跨学科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学校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工学类教师发展路径的最优解在哪儿?当粉笔灰与金属屑共舞,教育的价值将在车间与课堂的共振中被重新定义。通过现场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以实践能力为锚点,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科研扎根产业为契机、以教学贴近实践为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增强了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作为佳大“新工科”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坚定信心。


       (教师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