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ort - 胜利因您更精彩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团委、校青协开展“青春自护,你我同行”应急救援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20

    为深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急救技能,强化校园生命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近期,校团委、校青协以“青春自护,你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各学院开展应急救援活动。19个学院以技能培训、救援演练、知识竞赛、救援技能比赛等方式全面普及应急救援知识,进一步提升团员和青年的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培训,救在身边

    口腔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主题,开展了应急救援培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学习外伤包扎、海姆立克、心肺复苏等方法,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夯实应急救援知识,提升应急救援技能,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情景模拟,救援实战

    外国语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以“情景模拟,救援实战”为主题,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模拟火灾、地震等情形,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各种应急场景,在限定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完成心肺复苏急救法、海姆利克急救法、急救伤口包扎等一系列应急救援任务,让团员和青年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应急技能,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团员和青年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协作能力。

    以赛促学,以学赋能

    康复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提升应急本领,增强救助能力”为主题,开展了应急救援技能比赛。比赛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法操作两个环节。赛场上,同学们操作熟练、有条不紊,真实地模拟了抢救现场。通过比赛,提升了团员和青年们的急救能力和急救素养,树立起保护自身安全、救助他人生命的意识。


    本次应急救援活动既提升了我校团员和青年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自我技能的平台。团员和青年们纷纷表示,通过应急救援活动,更加深入掌握了应急救援知识,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信心。

    校团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丰富应急救援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团员和青年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又讯)5月19日上午,佳木斯大学第十九届“东极之声”主持人大赛决赛在一区D院足球场拉开帷幕。大赛自3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共吸引满怀热爱与激情的196名青年学生报名参加。经过初赛、复赛的选拔,共有专业组6名、非专业组6名选手进入决赛。校团委文化活动部部长李在洋,音乐学院播音主持系副主任、专任教师崔敏,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翟翌妃担任评委。

    比赛分为“小搭档大绽放”和“小物件大世界”两个环节。“小搭档大绽放”环节,一名专业组选手和非专业组搭档共同完成了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一二九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校园主持任务,大方得体、配合默契,展现了专业的主持能力;在“小物件大世界”环节,选手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对鱼皮画、青铜面具、山西陈醋、东北手绢等物件进行演绎,他们用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所思、所想、所感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

    经过两轮激烈的角逐,最终,冯秋林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王夏男获得专业组二等奖,焦大玮获得专业组三等奖;孙旭时获得非专业组一等奖,张子昂获得非专业组二等奖,曲天祎获得非专业组三等奖;郭子筠、方梦如分别获得专业组、非专业组最佳人气奖。

    比赛邀请到了大手拉小手“周末佳大行”研学活动的来自桦南县委组织部、团县委、桦南县第一中学的带队工作人员及30名学生。活动中,校街舞社蛋堡女团在现场还演绎了街舞《shivers》。

    在亲友团与现场观众们的掌声中,大赛圆满结束。

    校团委负责人表示,主持人大赛自举办以来,为我校选拔了一批基础过硬、素质过关的主持人才,挖掘培育了一批校内活动的骨干力量,是传播时代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成为传播校园声音、讲述校园故事的有力举措,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团委、部分学院团委教师到现场观看比赛。


      (团委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