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百年名庠、历久弥新。
东极壮阔、学府巍然,
砺学立校、问道浙滨。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跨越128载春秋,求初心之是、创发展之新,求立德之是、创育才之新,求真理之是、创学术之新,求一流之是、创特色之新,始终走在高等教育的时代前列,努力成为改革的先锋、发展的典范。
8月16日,佳木斯大学全体正处级干部肩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使命,怀揣“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现实需求,跨越2600公里参加处级干部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走进浙里、踏入求是园中,虚心问道、萃取真经,集纳智慧、凝聚力量,誓以思想破冰引领学校发展突围。
“正是江南好风景”——求是园中 深学细悟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求是园中群贤至,启真湖畔学正酣。佳大人在美丽的浙大校园里如饥似渴地求知求学。

“本次培训班是学校党委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政治之举,是处级干部换届后‘赋能充电’的关键之策,更是推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务实之行”,校党委书记武瑞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本次培训班的背景意义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激励学员们要深刻领悟“为何而来”的战略意义、精准把握“所学为何”的行动方向、切实强化“学以致用”的行动自觉,以“空杯心态”吸收知识、以“解题思维”思考问题、以“实干精神”推动发展,把浙大的经验变成佳大的实践,把学习的成果变成发展的实效。

培训班精心设置4场高水平专题讲座、2场开阔眼界的现场教学、1场结合学校实际的思想大讨论。一系列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十足,引导大家在情景中体悟、在探究中开悟。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信息化总工程师张紫徽、浙江工业大学原校长李小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沈文华等四位治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豪华讲师团”,先后为学员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立足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高校实际,从行政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新路径、高校治理剖析、教育强国论述等维度,为全体学员作了一场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每一堂课都是思想的淬炼,让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主讲人有学者型管理者,也有实干型创新者,他们的分享帮我们冲破固有认知屏障,以开阔视野重新审视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学员们的心声,道出了讲座的深刻影响。
专题讲座中,既有政策理论解析,又有经典案例分享。台上,专家们讲得生动精彩;台下,学员们听得意犹未尽。授课结束后,大家围住专家,深入求教,专家们逐一答疑解惑、“对症下药”,为学员精准“充电补钙”。
“百年风雨铸辉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红色信仰擦亮奋斗底色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南湖革命纪念馆内,一件件承载中共党史的文物、一张张烙印革命先烈足迹的照片,浓缩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全体学员在沉浸式党史教育中,深切感悟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体悟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校党委副书记刘文军领誓,学员们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空中,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的初心相呼应。这一刻,每一位学员都深刻感受到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心中涌动着对党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憧憬。

百廿余载风华正茂,一馆春秋文脉赓续。走进浙大校史馆,聆听西迁路上的弦歌,回望四校合璧的壮阔,悠久深沉的校史中,处处彰显着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核,学员们在此驻足,细细感悟着浙大沧桑而绚烂的历史画卷。



“红船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同根同源,其核心内涵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敢为人先。我们要立足区域、挖掘特色,融合红色基因,坚定发展信心”“从‘文军长征’壮举中,我深切感悟到了浙大人的使命担当。这启迪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佳大‘三根’育人精神,挖掘本学院现有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作为开学第一课,引导师生在强国有我的实践中,践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员们的感悟是红色精神在心底扎根的声音。
“千锤万凿出深山”——对标一流 聚焦发展 问道名校取立德树人真经
认清差距才能找准方向,解放思想方能谋求突破。
精准抓取商品的机器人、展现力量与速度较量的格斗机器人、穿梭田间能摘草莓的农业机器人……打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大门,仿若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这座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基地,由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成果展厅改造而成,面向新工科建设,设有竞赛、学生、导学工作室,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支持学生开展多院系、多学科协同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实践。学员们每目睹一个令人惊叹的项目,纷纷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学习浙大创新经验的重要细节。

“浙大将机器人、无人机应用于产业实践,成果转化与实践比赛同时进行,加快了成果落地进程。今后,我们要将教学、比赛、成果落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理论,在比赛中锻炼实践,在成果转化中完成蜕变”“浙大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具有企业‘养’、老师‘导’、学生‘管’的特点,这种模式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能,值得借鉴。”“我们要借鉴浙大的经验,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特色领域,强化校企合作与数字化平台建设,打造特色载体,深化服务地方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双创生态。”学员们的感想,是把浙大经验带回“佳”的深刻思考。

培训学习,既要在实地探访中直观感受,更要在聆听思考中辩证分析,在座谈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效应?”“院系治理如何优化?”“党建如何更好地引领、融入和保障中心工作,推动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

……
一个个困扰佳大发展的实际问题,在5天的课堂学习、互动交流、成果分享中,答案渐渐清晰,学员们收获了一份份富有启发意义的“浙大方案”。
“日出江花红胜火”——学用相长 笃行实干 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生动实践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带着工作中的疑问投入学习,在缜密思考中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力求学思践悟、学以致用,是此次培训班的一大特点。
推动“AI+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智能体助力医学基础教学、组建医工交叉学术团队、探索设立口腔医学交叉研究中心、建立教师科研量化考核制度、探索“党建+课程思政+实践创新”模式……这都是学员们在培训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获。
“把浙大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经验带回‘佳’,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佳大育人新生态;把浙大学科拔尖造峰的经验带回‘佳’,构建优势突出、交叉融合的佳大学科发展格局;把浙大高效协同的治理经验带回‘佳’,提升务实管用、精简高效的佳大管理能力;把浙大树我邦国的精神基因带回‘佳’,扛起服务地方、振兴龙江的佳大使命担当;把浙大高远使命赋能干部培养的理念带回‘佳’,锤炼唯实惟先、担当负责的佳大干部队伍。”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校长钟卫东的话语语重心长,精准戳中了佳大干部“想干事儿、干成事儿”的心坎。
5天的学习,学员们以“空杯”心态,倒掉了“固有思维的框框”“畏难怕险的顾虑”,装满了浙大的新思路,走出“浪浪山”,跳出“就佳大论佳大”的局限。大家纷纷表示,回“佳”后,要持续保持“干杯”姿态,秉持“学了就用、干就干好”的信念,在转变观念中找准方向,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本事,把浙大的“方法论”当成“开山斧”;始终保持“续杯”状态,将个人潜能转化为推动佳大发展的动能,让佳大的智慧才华从浙大经验中汲取养分,落地生花。

这场“关键少数”奔赴浙大的集中培训,是一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洗礼和头脑风暴。这场滋润了盛夏的学习“及时雨”,为学校“对标一流、学习先进、提升自我”的深厚愿望写下了生动的注脚,更为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开启担当履职、奋发前行的新征程。一代代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佳大人,必将坚定信念、接续奋斗、知行并进,共同绘就佳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2024年,佳木斯大学党群调研考察组来到浙江学习考察,感受先行之风,体悟领超之髓。今年,再次从佳里来到浙里,在浙里回望佳里。
此刻,奋斗正当时!
(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 李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