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
当那声沉闷的枪声响起,
日寇的铁蹄渐次踏遍大半个中国,
无数中华好儿郎奋起抗争,
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救亡图存驱逐日寇,
愿拼热血卫吾中华。
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爱国将士和中华好儿女为抵御外侮和民族独立而血沃战场、为国捐躯,取得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书写了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离退休工作处联合档案馆挖掘历史记忆,将在我校工作并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的事迹展出,以兹纪念、教育后人。
今天,让我们一同致敬佳大的抗战老兵!
老红军贺水泉
贺水泉,191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34年,年仅15岁的贺水泉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战士、班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O师班长、排长,并在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学习。在抗日的战场上,贺水泉置生死于度外,勇杀日寇,充分展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由于作战勇敢、表现突出,1937年6月,贺水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贺水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炮兵连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贺水泉调到地方工作,先后任黑龙江省医士学校总务处主任、工会主席、附属医院总务科长兼工会主席,佳木斯医学院总务处副总务长等职务。
战地医生翟雪桥
翟雪桥,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原大地,少年时期的翟雪桥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1938年春,他毅然参加了纪文龙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四中队。14岁的翟雪桥任十四中队通讯员。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翟雪桥所在的部队一直转战在沂蒙山区,多次参加反扫荡斗争,部队经常化整为零,与日本鬼子开展“麻雀战”“奔袭战”“游击战”。由于翟雪桥在战斗中的顽强勇敢机智,1940年,年方16岁的翟雪桥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一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个农民到一个彻底革命者的根本转变。在抗战中,部队所处的条件十分艰苦,经常吃的是煮黑豆、地瓜秧,住的是山洞、石缝。由于环境恶劣,翟雪桥的手指关节大部分都变了形。

翟雪桥任福州军区第五十二预备野战医院院长时,在誓师大会上领誓
翟雪桥因稍有文化,在部队里也算一个难得的知识分子。自1940年下半年,便调任连部卫生员。在任卫生员期间,他刻苦研究医疗技术,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他先后担任过连卫生员、营卫生队队长、团卫生所副所长等职,以自己的精湛医疗技术和智慧,使不少生命垂危的伤病员转危为安,重返战场。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战地医生,翟雪桥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曾三天三夜没下手术台,救治了大量伤员。1950年,翟雪桥随部队入朝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翟雪桥先后任福州军区第五十二预备野战医院院长、铁道兵八五九农场党委书记、合江林管局党委副书记、佳木斯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与鬼子拼刺刀的张太银
张太银,1925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1943年1月,参加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主力部队。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在华北晋察冀十一分区独立三营、七团、二十团担任班长、副指导员等职务。

张太银参军后,多次参与对日作战,粉碎了华北日军岗村宁次的多次围剿。一次战斗中,张太银所在的八路军部队反复对日寇发动几次冲锋,占领了多处日军阵地;在子弹打完的情况下,端起刺刀冲向阵地,和小鬼子拼起了刺刀,最后把日本鬼子全部消灭。张太银对日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屡立战功,进步很快,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张太银又先后参加了太原战役、平津战役,并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基层政治工作干部,担任过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务。

张太银(前排左一)与战友合影
1955年,张太银被授予大尉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奖章等荣誉。1977年,张太银调到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工作,凭借着在部队学校长期担任政治教官的基础以及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从不显露自己是“老革命”“老党员”的资本,处处谨谦虚谨慎、虚心待人,处处考虑着怎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先后任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苟纪才,1913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随部队从延安来到哈尔滨,在东北银行工作。1960年,派往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任副校长。

于克,1914年出生,1938年在河北参加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旅,先后任班长、排长、党支部书记、参谋等职,1942年,在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任松江省立第二医院指导员,佳木斯医学院总务长、工会主席、顾问等职。

杜振坤,1915年出生,1938年在河北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吕正操部),后改为八路军冀中军区一军分区三团,先后在冀中军区十六团、教导团、晋冀鲁豫南进支队、晋冀鲁豫四分区、一纵队二团二营等任团部文书、指导员、教导员、巡视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兵后勤处副政委、密山农垦局汤原农场党委书记、佳木斯工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马品洁,1921年出生,1938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苏鲁豫教五旅,后转至淮海区新四军独立旅、山东滨海第二军分区,先后任测绘员、侦察员、情报站长、侦察参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合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黑龙江省医士学校政委、副校长、党委书记,佳木斯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李守谋,1923年出生,1943年在山东参加海阳县独立营一连,先后在独立营、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部任副班长、班长、警卫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佳木斯工学院武装部长等职。

李云武,1925年出生,1940年在湖北参加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先后任宣传员、看护员、看护班长、调剂员、司药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佳木斯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

李长春,1928年出生,1944年在山东参加荷泽县基干队,后改编为十三团二营六连、十一纵队二旅四团,任班长、排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黑龙江独立师后勤部副部长、佳木斯工学院纪委书记等职。

孙予军,1930年出生,1945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参与传递情报、站岗放哨等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1950年11月,孙予军随第九兵团二十七军入朝作战,并参加长津湖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佳木斯工学院团委书记、宣传部长等职。

栾玉华,1930年出生,1945年在热河参加平泉县支队一营一连,后转十四兵团警卫团、军委空军警卫营任副班长、副指导员、指导员。1960年后,任铁道兵农垦局八五九农场八分场党委书记、佳木斯工学院工会主席等职。

李顺业,1931年出生,1944年在山东参加滨海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后转滨海军区第一纵队野战医院任化验员,三十八军野战医院任主治医生、医疗队副队长;1954年后,任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生、副院长等职。

李云武(前排左一)与新四军战友们合影,为了抵抗侵略
还是孩子年纪的他们义无反顾冲地向抗敌杀寇的战场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在民族危亡之际,
他们以青春之躯守护河山寸土,
扬民族气节铸我中华血肉长城。
如今,他们虽已故去,
但他们荡寇御侮的英雄事迹
和奔腾不息的爱国情怀,
永在我们的心间,
也必将激励我们珍爱和平,
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英名长存,吾辈楷模,
向佳大的抗战老兵们致敬!
注:以上登载的是我校部分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由于时间久远,联系不畅,本次调查难免有遗漏,如有信息线索请联系学校离退休工作处。
(离退休工作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