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兴安,滔滔三江;
强体铸魂,育才兴邦。
在佳木斯大学,
若要寻找一所传承体育精神、培育栋梁之才的学院,
那便是体育学院。

历史传承,底蕴深厚
1999年,
原佳木斯师范学院、医学院、工学院体育系部汇聚融合,
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应运而生。
建院伊始,
即获评“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十余载砥砺前行,
累计培养2400余名优秀学子,
足迹遍布海内外,
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名校中皆有校友执教,
以扎实专业素养与勤勉作风赢得广泛赞誉。
学院赓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
扎根边疆、服务龙江、辐射全国,
为体育强国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流设施,赋能成长
学院拥有现代化体育场馆群,
综合体育馆内设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十余类场地;
国际标准轮滑场驰骋青春,
400米塑胶田径场挥洒汗水;
游泳馆碧波激荡,
冰雪旱地化训练场响应国家“三亿人上冰雪”号召。
体育科学实验中心面积近1200平方米,
配备先进仪器设备,
与医学部、附属医院共享资源,
为体医融合研究提供强力支撑。

教学科研,双翼齐飞
学院以教学为根,以科研为魂,
体育学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滑雪》《运动生理学》等课程获评省级优质、思政示范课程。
近五年,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6项,
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5篇,
获发明专利5项,
在体医融合、冰雪经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等领域成果斐然。

竞赛舞台,荣耀绽放
承办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体育舞蹈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十余次,
佳大学子驰骋赛场。
全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男女双亚军,
黑龙江省足球、乒乓球锦标赛多项冠军。
近三年,
斩获各级奖项104项,
佳大女足勇夺省大学生足球四级联赛冠军,
男足、手球队、滑雪队屡创佳绩,
用奖杯书写青春华章。

征战龙江,载誉而归
赛场与拼搏相伴,
佳绩与荣耀齐辉。
2025年,
学院再度扬帆,
135名健儿、22位教练征战省运会,
全揽十大项,创历史性突破,
获8冠、6亚、8季,
25位师生分获优教优运称号,
这一串串亮眼成绩,
既是我校体育育人成果的生动注脚,
更展现了佳大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名师荟萃,育才引路
学院83名专任教师中,
高级职称34人、博士4人,
国际级、国家一级裁判员24人,
运动健将3人。
崔性赫教授(体育学院院长),深耕冬季项目与民族体育文化,
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
汪作朋教授(博士、博士后),聚焦青少年体能训练,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获评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他们以学术为炬,照亮学子前行之路。
体育教育(师范类)
培养目标:扎根基础教育,锻造卓越体育教师。
主干课程: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篮球、速度滑冰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培养目标:引领全民健身,打造产业精英。
主干课程: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滑雪等。
就业方向:社会体育指导员、俱乐部管理者。
公共体育课开设15门课程,
推动“健康知识+技能+专项”教学模式,
“冰雪进校园”“轮滑橄榄球”特色鲜明,
助力学生掌握终身体育技能。

国际视野,开放格局
与俄罗斯阿列赫姆国立大学、韩国明知大学等建立合作,
师生互访、学术交流频繁;
男篮队出访俄罗斯,乒乓球队征战国际赛事,
以体育为桥,联通世界。
人文情怀,薪火相传
优秀校友梁凤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顾春雨(北京冬奥会奥组委官员)、
刘文明(亚运会裁判)等,
以卓越成就诠释“佳大体育人”的担当。
近三年,
学生考研率13%,
升入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大等名校;
毕业去向落实率85%以上,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这就是佳大体育学院,
一所融竞技激情、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于一体的学院。
未来,
我们将继续以建设区域体育教育高地为目标,
培育更多“体魄强健、德才兼备”的栋梁,
为体育强国梦贡献佳大力量。
青春无畏,赛场逐梦。
欢迎报考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