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东北的沃野之上,
在松花江畔的晨曦之中,
一座孕育生命科学的殿堂正书写着与大自然的对话,
这里是起点,是探索生命奥秘的窗口,
这里是归处,是耕耘农业未来的沃土,
这里是佳木斯大学生物与农业学院!
从1984年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科的初萌新芽,
到如今五系并进、硕果累累的现代化学院,
近四十载薪火相传,
我们以科学为犁,以创新为种;
我们扎根黑土,探索生命的密码;
在三江平原的黑土地上深耕生命的无限可能。
穿越时光长廊,
学院历经生物科的初创、生物系的积淀,
至2004年生命科学学院的成立,
再到2022年迈向生物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每一次更名都是一次跨越。

1100平方米的生物标本馆珍藏自然万象,
成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的璀璨明珠;
3044平方米的实验室里,
显微镜头下跃动着生命的密码;
智慧农业的蓝图在这里绘就。

我们以黑土为纸,以基因作墨,
书写着属于祖国北疆的科研篇章。
从“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寒地作物遗传改良”,
从“林下经济开发”到“农业害虫防控”,
学院7大研究所和中乌联合实验室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智库。

学院始终坚持科研兴院的发展战略,
学院现有实验室40间,
实验仪器设备总值500万元。

近五年,
50余篇SCI论文闪耀国际舞台,
2项省科技进步奖见证创新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
厅局级项目64项
为学院科研增添色彩。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员工66人,
教授8人、副教授17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
近年来,
学院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厅局级教学成果奖15项,
展现了雄厚的教学实力。
他们既是在各自领域深耕的学者,
又是诲人不倦的师者。

93%高学历师资,38%高级职称,
形成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诠释着“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师者风范。
托举"四位一体"的育人沃土。
5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点构筑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更以国家级认证彰显育人品质。

“1234”人才培养模式,
筑基学子全面发展,
课堂内外,
学生们在省级生命科学竞赛中摘金夺银;
实验室与田野间,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青春的梦想;
60余个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
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广阔平台。

近年来,
学生主持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70余项,
学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
86%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背后,
是北大荒集团的广阔天地,
是名校深造的学术之路,
更是每一位学子从三江平原走向世界的自信步伐。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
我们眺望更远的风景
——农学硕士点的蓝图已绘,
省级科研平台的号角嘹亮。
学院将继续扎根黑土地,服务大农业,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麦浪里,
在寒地猕猴桃的藤蔓间,
技术推广覆盖3000余亩农田,
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
在这里,每一粒种子都孕育着希望;
在这里,每一次实验都闪烁着智慧;
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怀揣着梦想。
佳木斯大学生物与农业学院——
以科学精神滋养生命,
以农业科技服务社会,
以教育情怀培育栋梁。
这里是生命的课堂,也是农业的实验室;
是探索者的起点,更是梦想家的沃土。
佳木斯大学生物与农业学院,
邀您共赴一场关于生命奥秘与农业未来的壮美远征,
——以青春之名,与自然对话;
以科学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星辰大海!
(生物与农业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