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玉珠带队,校教师团干部、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学生骨干、“青马工程”学员、临床医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代表16人组成的佳木斯大学“汇聚数字才智,筑梦田野新篇”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赴萝北县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与萝北县举办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7月10日清晨,实践团在学校行知楼401举行出征仪式。仪式上,3名学生代表发言,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严守纪律、不畏辛劳,在实践中发扬佳大青年学子的奉献和担当。校团委书记杨庆坤为实践团授旗,并向即将启程的老师、同学提出要求和希望。

下午14时,实践团到达目的地后,校团委与萝北县开启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萝北县委书记郝洪山、县长李伟峰对佳木斯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校学生代表丛旭泉承诺在实践期间将发挥专业所长,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双方交流环节,郝洪山深入介绍了萝北县在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李伟峰表示将全力保障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朱玉珠与郝洪山共同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校团委与萝北团县委、萝北县卫生健康局共同签署“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朱玉珠在致辞中对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萝北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表明了佳木斯大学支持地方建设发展的决心与期望,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情况,阐述了未来将聚焦三个方向促进双方合作:一是开展专业实践,汇聚“服务龙江、扎根萝北”的青春力量,注重将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二是开展劳动教育,培育“懂基层、接地气”的人民公仆,选派优秀萝北籍学生参加“大学生扬帆计划”实习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化能力;三是发挥医学学科优势,构建“医疗下乡+地域帮扶”育人新模式,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百姓身边,积极为萝北县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佳大力量”。

实践团先后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乡村卫生院、共青农场稻田画、木耳种植基地、宝泉岭机械园区等地,围绕红色研学、健康乡村、数字农业、电商直播助农等方面,助推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实现学术、实践、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切实将实践扎根边陲乡村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践团成员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历史,在民族危亡之际,是抗联英雄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东北抗联精神永远是激励青年人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实践团成员聚焦农村健康需求,联合名山卫生院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活动,学生代表为村民讲解公共卫生知识、应急救援知识和常见慢性病预防知识,展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救援等应急救援方法,他们还与当地校友亲切交谈,共话学校发展,感受岁月流转中的点滴变化。实践团成员中的“青马工程”学员还为村民们进行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共青农场稻田画和机械园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垦荒文化”,和村民交流种植技术,亲身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挥洒劳动的汗水,体验劳动之美。实践团成员前往萝北县木耳种植基地,了解木耳种植知识、亲手采摘木耳,搭建“电商+直播”助农平台。除此之外,实践团开设“零基础直播培训”,手把手教授村民使用短视频剪辑、直播话术等技能,在直播的同时,与弹幕互动,让消费者“云体验”从土地到舌尖的美味。当天直播间观看人数千余人次。


“这两天实践让我收获满满,在田间地头感受劳动魅力,在现代机械园感受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渴望与期待,感受到了优秀的理论一定要和现实结合才能迸发出澎湃的生机。在未来,我将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不负青春的使命与担当。”在返程路上的交流分享中,来自实践团成员姜龙洋激动地说道。

以步履丈量基层经纬,用行动深耕育人平台。此次实践,既是专业知识的躬身验证,更是夯实实践本领的重要举措。从红色教育基地到现代农业示范点,从乡村卫生院到数字机械园,这场跨越时空的研学实践,绘制出佳大青年“自找苦吃”的成长路线。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开展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勇闯“荆棘丛”,敢啃“硬骨头”,以青春之力贡献龙江发展,以奋斗之姿投身强国建设,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续写佳大人的使命担当!
(团委供稿) (责任编辑 任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