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全体2025年新入职教师在学校主楼8楼多功能厅有序就座,这不是一场常规的入职培训,而是关于理想、使命与职业价值的精神洗礼。校长钟卫东以《立德深耕,致远新程》为题,为新教师们绘制出一幅个人成长与学校振兴发展同频共振的蓝图。

不谈规矩谈理想,牢记“大学之道”的精神内核。钟卫东以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切入,从个体、社会、学术三个层面解读“大学之道”。“大学之大,非仅大楼之大,更在于它必须以成就完善的个体明德来推动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亲民,并在此过程中永葆对最高学术理想至善的追求。”在阐释“大学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深度契合这一问题时,唤起了大家对教育理念、教育理想与职业价值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毕业的蒋老师坦言,之前对扎根边疆曾有顾虑,但这堂课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这里需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教书匠,而是能开创事业的教育者。”
不避问题谈改革,直面发展困境的勇气与担当。讲座中最引人深思的部分,是校长对学校现状的深刻剖析。通过数据对比,钟卫东客观分析学校近年发展现状,坦诚面对地处偏远、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等瓶颈问题。“正视差距,方能凝聚共识;认清形势,才能精准发力。”钟卫东进一步介绍学校在人事制度、科研管理、教学改革、干部队伍等方面推出的新举措,列举了环环相扣、协同推进的改革新方案。他表示,这既是对学校深层矛盾的回应,更是为每一位教师,特别是为新生力量年轻教师铺就的成长阶梯与平台,期待大家将个人奋斗融入学校发展,共同为佳大振兴注入新活力。
不务虚声谈实干,擘画砥砺同行的奋进路径。 对于这批刚刚步入职场的教师而言,最打动他们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成长路径。职称评审更注重实际业绩与贡献、绩效分配大力破除平均主义、“AI+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这一系列举措正好契合年轻教师对公平、透明发展环境的期待。更让他们振奋的是校长所倡导的科研格局——既有“顶天立地”的视野,也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研究材料焊接技术的冷老师表示:“校长鼓励我们既要对接国家战略,又要扎根龙江大地,这让我们看到了将个人研究与区域发展结合的广阔空间,深刻认识到科研能力对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理想凝聚人心,以改革创造机遇。“入职第一课”不仅让年轻教师感受到责任与使命,更看到成长的路径和发展机遇。钟卫东结合自身经历,与新教师分享立德树人的实践感悟,号召大家要借时代东风,乘改革之势,不负韶华,奋发有为。无论是做专任教师、辅导员还是机关管理干部,都要守住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他特别强调,好老师要“眼中有光”,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好辅导员要“脚下有路”,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解决他们的所思所想;好干部要“心中有秤”,在管理服务中坚守公平正义。
随着新一批教师正式走上讲台,他们将带着“入职第一课”的启示与力量,在佳大这片热土上踏实耕耘,用心书写各自独一无二的育人故事。他们也将与全体佳大人一道,共同见证新时期、新时代三江平原这所边疆高校的坚守、革新与未来。
(教师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 伊焕峰)